“智能化”风景这边独好

浏览量: 51

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监察执法一处辖区共有53处煤矿实现了井下生产系统整体或局部智能化,其中建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71个、智能化掘进工作面69个,实现智能化通风系统矿井22个。

探索“智能化”安全发展新模式

近年来,监察执法一处辖区煤矿数量越来越多、产能越来越大、开采区域越来越广,随之而来的是安全管理压力不断增大.如何增强煤矿企业自主抵御风险隐患的能力、确保安全可持续发展,是摆在监察执法一处面前的最大难题。“我们辖区正常生产建设矿井有114处,总年产能4.99亿吨,开采深度和范围不断扩大,生产系统持续复杂,人员和机电设备管理困难,房柱式采空区、老空水、自然发火、薄基岩等灾害风险日益加重。煤矿的现场管理、风险感知、监测预警、灾害防治等方面工作必须有新的提升,才能适应矿井安全生产保障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。”监察执法一处处长张乾春介绍。

据了解,早在2019年,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井下的12109掘进工作面就建成了榆林市第一套智能化快掘系统,作为陕北地区煤矿最早的智能化生产系统,其高度自动化、减人增效化、本质安全化的特点引起了地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重视。监察执法一处的前身、当时的榆林监察分局,多次派员前往该矿实地调研。

“非常震撼,尤其是智能化系统可以完全替代井下部分岗位工种,能够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、提升煤矿整体安全指数,让我们看到未来实现无人化矿井的可能性。”监察执法一处副处长孙佟说。

矿井各生产系统经过智能化改造升级后高度融合,成为一个有机整体,如人体般识别感知各类传感器数据,再由智能平台分析处理做出精准决策,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规避各类安全风险,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。“2022年至今,榆林地区累计核增年产能约7000万吨,其中80%以上的核增量是在智能化矿井完成的,未因产能核增而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,是名副其实的安全产能、放心产能。”监察执法一处二级主任科员张伟介绍。

推动“智能化”矿井高速增长

“根据反馈情况来看,辖区煤矿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已经形成一种浪潮。不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民营煤矿,都认识到了智能化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。但部分煤矿企业存在冒进心理,不注重选择与矿井相匹配的智能化系统,导致智能化系统发挥不了应有功效,可能沦为摆设。我们在平时的检查和督导过程中,也经常提醒煤矿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,还专门进行了相应的工作安排。”监察执法一处副处长朱永卫说。

据了解,2023年以来,监察执法一处认真贯彻落实陕西局制定的“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集中攻坚行动方案”,加快推进辖区煤矿智能化转型升级,高起点、高标准统筹引导煤矿企业进入智能化安全发展新赛道,多次召开辖区煤矿智能化工作经验交流会,累计组织79家煤矿企业前往曹家滩、张家峁等智能化示范矿井参观学习,同时促成29对矿井建立“国有—民营智能化”互助帮扶小组,以点带面推动智能化建设协同发展。

另外,监察执法一处要求监察员随时跟踪联系督导矿井的智能化建设进程,帮助煤矿紧跟政策步伐,避免踩坑少走弯路。目前,全辖区101处正常生产煤矿中,17处煤矿通过了智能化验收,智能化矿井占比达到16.8%;59处煤矿井下主要供电、排水、通风系统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,辅助系统自动化率达到58.4%;年产300万吨以上矿井基本可以达成部分采掘工作面、生产辅助系统智能化运行,高危固定岗位均已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。

正视“智能化”建设难题

“就目前情况来看,辖区煤矿企业仍处于智能化建设的初级阶段,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。有的煤矿将智能化改造升级作为一项面子工程,资金投入虽大,但不出成效;有的煤矿建成的智能化系统,充其量是高度自动化,没有数据的收集处理和系统的学习提升功能,无法实现‘数字赋能’;有的煤矿缺乏智能化专业技术人才,难以开展智能化系统后续维护工作,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的监察执法和联系督导中发现的问题,也是阻碍智能化扎实有序发展的难题。智能化发展要坚持质量为先,谨防形式主义。”监察执法一处三级主任科员邱晓鹏介绍。

2023年,监察执法一处在辖区遴选了5处智能化建设起步早、标准高、成果好的标杆企业,将其智能化改造升级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深度提炼挖掘,形成1份长达30多页的“智能化建设工作指南”,向辖区其他煤矿进行复制推广,为后进追赶者指明智能建设方向、点出智能化建设工作细节、培养智能化建设的内生动力。

“智能化建设需要企业持续的资金、人员、时间投入,是一项浩大长远的工程,如果没有前瞻性谋划、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工作精神,极有可能半途而废。2023年以来,我们召开了3次智能化建设座谈会,邀请省内资深专家,从智能化的总体布局、标准把握、技术能力、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企业进行了答疑解惑,目前至少有8家企业在听完座谈会报告后,因矿制宜重新修订了智能化升级改造方案。下一步,监察执法一处将持续推动煤矿与科研院所、科技企业展开合作,攻关各类技术难题,直至打通“数字矿山”、“智慧企业”的最后一公里。”监察执法一处三级主任科员李勇说。

“目前,辖区矿井智能化转型升级虽仍处于成长阶段。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在基础层面、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的持续延伸拓展,其在深化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、强化应急救援处置效能、统筹安全生产支撑保障方面的作用也将不断丰富完善,将为煤炭工业高质量安全发展带来更多惊喜。我们要做的就是保驾护航,确保其茁壮健康成长。”监察执法一处处长张乾春表示。

--来源:中国煤炭报